台灣芯片工程師會成為科技霸權競爭中成功的關鍵嗎?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美國和中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加快提高國內晶片產能的計劃,美國和中國可能很快就會陷入爭奪台灣半導體人才的爭奪戰。

對中國來說,經驗豐富的人才短缺是其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目標的主要障礙。 去年200,000月發布的一份半官方報告預測,到2023年,中國將出現XNUMX萬名半導體專家的缺口,相當於該行業約四分之一的職位沒有填補。

這種情況促使中國積極吸引來自台灣的工程師,台灣則是一個自治島嶼,北京聲稱擁有自己的島嶼。 台北的回應是威脅要起訴任何幫助將晶片專業知識轉移到中國大陸的人。

您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大話題和趨勢有疑問嗎? 得到答案 南華早報知識,我們屢獲殊榮的團隊為您提供的精選內容的新平台,包括解釋器、常見問題解答、分析和信息圖表。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華盛頓提高美國本土半導體產量的措施為具有晶圓代工廠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帶來了新的需求。

喬治城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 分析師威廉·亨特(William Hunt) 表示,《為美國生產半導體(CHIPS) 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法案將產生對在美國很難找到的熟練代工工人的需求,這使得有必要將搜尋範圍擴大到台灣和韓國。

亨特說:“美國應該探索為在半導體製造和工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高技能工人創建專門的簽證。” “這裡的主要優先事項是減少具有美國國家安全相關技能的工人的現有移民障礙。”

全球第一晶圓代工廠台積電 (TSMC) 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先進的 1 奈米晶片工廠,而韓國三星電子去年 5 月公佈了在德克薩斯州建設先進工廠、耗資 17 億美元的計劃,這將創造超過2,000個就業機會。

另外,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承諾,如果該公司根據52億美元的CHIPS法案獲得補貼,將在國內建造多個大型晶圓廠。

英特爾公司執行長帕特·基辛格 圖片:彭博社 alt=英特爾公司執行長帕特·基辛格 圖片:彭博社>

CSET估計,未來十年美國可能會創造27,000個晶圓廠職缺,其中約3,500個職位需要由外國出生的工人填補。

在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CSET 建議“美國政策制定者考慮為經驗豐富的晶圓廠工人建立一條加速移民途徑——也許專門針對尋求在美國新建晶圓廠工作的台灣或韓國工人” 。

這對中國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尤其是當它吸引大陸以外工程師的努力已經面臨來自台北越來越大的阻力時。 台灣 上個月加強了對其高科技技術的控制。 根據新規定,「經濟間諜」若被發現向中國大陸和香港竊取或洩露智慧財產權,可能會面臨 12 年監禁和最高 100 億新台幣(3.59 萬美元)的罰款。

在美國接受教育但在台積電運營的當地工廠接受培訓的台灣工程師一直是中國晶片製造業發展的主要知識來源。

然而,坊間證據表明,此類人才從台灣流向大陸的速度正在放緩。 2020 年,前往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各行業的台灣工人出境人數連續第七年下降。

最近高調從中國晶片產業離職的是台灣第二代工廠聯華電子(UMC)前副董事長兼執行長孫士偉,他辭去河北武漢NOR快閃製造商武漢新芯總經理職務據台灣媒體本週報道。

在孫宇晨離職前,另一位台灣半導體資深人士蔣尚儀去年年底辭去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職務。

台北在加大台灣科技人才赴中國大陸就業難度的同時,與美國開展價值鏈合作,雙方將於2021年底建立技術貿易和投資合作框架「探索加強關鍵供應鏈的行動」。

台灣經濟研究院高級半導體研究員 Arisa Liu 表示,台北不太可能阻止台灣的頂尖人才到美國工作,這與它懲罰那些導致人才外流的人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 。

「台灣未來應該更加關注美國挖走我們人才的行為,」劉說。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儘管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產能中所佔的份額已從12 年的37% 下降至目前的1990%,但美國半導體產業僱用了超過270,000 萬名工人,並間接養活了1.6萬人。

相較之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541,000年中國該產業直接就業人數為2020萬人,其中三分之一從事晶片製造業,到766,500年晶片產業就業人數總數可能達到2023萬人。

為了緩解人才短缺問題,中國當局一直在全國各地建立半導體工程學校,包括上海市在內的地方政府正在提供慷慨的激勵措施,吸引半導體人才在當地工作。

然而,人才短缺的情況不會很快消失。 中芯國際創辦人 理查德·張·魯金 去年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半導體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缺乏資金或政策支持,而是缺乏有經驗的人才。

無論如何,鑑於共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中國大陸仍將是台灣晶片工程師青睞的目的地。 CSET 的 Hunt 相信,中國將繼續積極為自己的晶片工廠吸引這些急需的工程師。

這篇文章最初出現在 南華早報(SCMP),百年來最權威的中國和亞洲聲音報導。 欲知更多南華早報故事,請瀏覽 南華早報應用程序 或訪問南華早報 FacebookTwitter 頁面。 版權所有©2022南華早報出版社。保留所有權利。

版權所有(c)2022。南華早報出版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yahoo.com/news/us-china-tech-war-taiwan-09300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