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最大的銀行在中國面臨嚴峻的現實考驗

(彭博社)——在中國盛大的金融開放三年多之後,華爾街巨頭們越來越清楚,他們從 60 萬億美元的市場中獲得暴利的夢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難以實現。

從彭博社閱讀最多

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銀行縮減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和利潤目標,因為不斷惡化的地緣政治氣候和習近平主席日益專制的方向動搖了私營部門並扼殺了交易。 據在討論私人事務時要求不具名的高級管理人員稱,最大的銀行正在考慮更大幅度的裁員。

高盛在收入激增後提前實現了 2021 年的目標,在中國商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後,它修改了對其五年計劃的預測。 摩根士丹利目前選擇不建立在岸經紀業務,而是在衍生品和期貨業務上投入約 150 億美元的較小賭注。 知情人士稱,該公司計劃最早在本週進行另一輪裁員,影響其 7% 的亞太投資銀行家,並在今年早些時候加入摩根大通及其競爭對手的行列,裁員中國專職人員。

這些舉措標誌著許多華爾街巨頭的轉變,就在 18 個月前,這些巨頭還在堅持在其主場與中國大型銀行競爭的計劃,並且更關心尋找足夠的本地人才來推動擴張。 許多公司現在意識到,他們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考慮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為商業環境已經明顯減弱,在該國賺取巨額利潤的最佳機會已經結束,據高級管理人員稱。

波士頓大學金融學教授馬克威廉姆斯說:“這種不斷變化的計算方式使得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更高,回報卻低得多。” “這些全球銀行很容易受到可能對其特許經營權和股東造成重大財務損害的政治行動的影響。”

知情人士說,儘管許多銀行在全球範圍內裁員,但中國的裁員規模是多年來最大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比世界其他地區的裁員幅度相對更大。 在經歷了從金融技術到私立教育和房地產的多年 Covid 限制和打壓之後,中國經濟正在努力重新站穩腳跟。 總的來說,自 100 月以來,至少有 10 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工作崗位流失。 知情人士說,在員工人數增加一倍至 600 多人以建立業務後,僅高盛一家就在大陸裁掉了超過十分之一的員工。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代表拒絕置評。

更悲觀

中國對其金融服務實施了數十年來最徹底的改革,允許外國公司完全擁有保險公司、銀行、經紀商和資產管理公司的所有權,因為習主席試圖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緩解經濟自 1990 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放緩。我們。 然而,在向合資夥伴學習多年之後,中國的國有企業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根深蒂固,這讓全球公司難以與之競爭。

“中國的銀行完全主導了市場,”紐約 Odeon Capital Group 的長期銀行分析師兼首席金融策略師 Dick Bove 說,並補充說國內公司現在“幾乎不需要美國的專業知識”。

在長期以來被視為從合併到股票銷售和交易的一切高額費用的最後邊界的市場中,國際銀行的賭注很高。 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在 48 年對中國的敞口合計為 2022 億美元,儘管這比上一年下降了 16%。 根據彭博社的計算,這些銀行近年來花費超過 4 億美元來增加或收購其證券和資產管理合資企業的控股權,以期未來增長。

地緣政治格局更加支離破碎的背景意味著華爾街公司必須取得越來越微妙的平衡。 在公開場合,每個人都在說同樣的話:中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們沒有退出的計劃,尤其是在已經花了這麼多錢的情況下。 私下里,華爾街高管表示,隨著緊張局勢一再加劇,很難與雙方保持良好的關係。 隨著美國大選週期的臨近,這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中國政策勢必成為政治通道雙方的主要話題,幾乎肯定會有更多的戲劇性。

知情人士說,因此,銀行高管正在加強對信貸和市場風險的審查,向亞洲的高級管理人員提出有關其流動性以及客戶可能會受到美國製裁的問題。 他們補充說,銀行家離中國越遠,他們就越悲觀。

“華爾街銀行早就應該考慮地緣政治風險,”香港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 “在接下來的五年裡,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中國改變方向,回到真正的開放政策和市場改革,重振商業環境。 這是一種極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但並非不可能。”

不確定的前景促使摩根士丹利多年來在香港開展中國業務,金融中心將繼續成為主要的灘頭陣地,即使它建立了一些在岸銀行和資產管理部門併申請研究和做市許可證,人們說。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去年中國占該行亞太區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的不到一半,而前幾年這一比例約為 60%。

華爾街公司在幾個方面面臨著不利因素。 過去幾十年最大的收入驅動因素——讓中國公司在紐約上市——幾乎已經枯竭。 習近平收緊了上市規則,讓公司留在國內,而美國則在會計方面打擊中國公司。 這導致首次公開募股暫停,並促使中石油和兩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等一些領頭羊股票尋求在紐約退市。

19 年,中國的海外股權交易額降至 2022 億美元,與 120 年和 2020 年的逾 2021 億美元相去甚遠,當時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銀行位居榜首。 處理這些發行的高級職員表示,雖然交易開始再次回升,但銀行家表示,許多上市無法執行,因為投資者不願支付,而中國公司不願低價出售。

跨國銀行也很少涉足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 高盛去年在中國安排股票銷售排名第 13 位,落後於 12 家本地銀行。 離岸債券市場曾經是匯豐控股和高盛等承銷商費用的主要驅動因素,但在許多中國房地產公司違約後已經陷入困境。

閱讀更多:隨著經濟大爆炸的失敗,全球銀行正在悄悄裁員中國

作為諮詢費的另一個來源,中國的海外投資也有所放緩。 根據彭博數據,中國公司去年宣布的交易額僅為 44 億美元,為 2008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 233 年 2016 億美元的峰值相比也只是一小部分。

與此同時,外國公司正面臨當局越來越嚴格的審查——擔心敏感信息的流動——搜查為全球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的諮詢公司。 北京還敦促其國有企業因數據安全問題逐步切斷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關係。 最近,包括萬得資訊在內的多家金融數據公司停止向海外客戶提供有關中國公司的詳細信息,令投資者感到恐慌。

不優先

根據美國商會今年發布的商業環境調查,鑑於緊張局勢,中國不再是大多數美國公司的前三大投資重點。 包括 Warburg Pincus 在內的投資者已經削減了中國的交易團隊,而凱雷投資集團和 PAG 等私募股權巨頭髮現很難在該地區籌集新資金。 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兩家加拿大養老基金最近暫停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在資產管理方面,BlackRock Inc. 和 Fidelity International 等公司正在努力擴大其剛剛起步的在岸業務,儘管其競爭對手 Vanguard Group Inc. 計劃關閉其剩下的業務在中國,而 Van Eck Associates Corp. 已經撤回。

儘管北京的官員談到了外國投資的必要性,但隨著經濟在經歷了漫長的 Covid 中斷後難以恢復動力,環境仍在惡化。 李強總理——僅次於習近平的第二號人物——在 2 月誓言要為國際公司的發展創造“廣闊空間”,而一位最高證券監管機構在與 10 家國際公司領導人的會談中重申了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承諾包括高盛和橋水基金。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與此同時,摩根大通正準備本月在上海舉辦三場會議,包括中國新經濟論壇和全球中國峰會,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 (Jamie Dimon) 計劃出席。

摩根大通亞洲區 CEO Filippo Gori 在上海 1,000 月舉行的晚宴上對 XNUMX 多名員工表示,“今年業務可能放緩,但請忽略噪音和故事,專注於我們希望在中國實現的目標長期。”

對於波士頓大學的威廉姆斯來說,對華爾街來說最好的案例是中國和美國緩和言辭,並營造一個更友好的環境。

“這不太可能發生,”他說。 “雙方都坐以待斃,銀行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困境。”

來自彭博商業周刊的最多讀物

©2023 Bloomberg LP

來源:https://finance.yahoo.com/news/wall-streets-biggest-banks-face-23000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