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仍然可以合作的兩個領域

專家們經常宣稱,美中關係處於幾十年來最糟糕的狀態。 一長串分歧包括台灣、俄羅斯和半導體貿易。 兩個強國合作還有希望嗎?

週一,亞洲協會新成立的中國分析中心在紐約舉辦了一個關於“中國的未來:它對亞洲和世界意味著什麼”的論壇,強調了至少兩個仍有希望的領域:抗擊癌症和推動碳中和的未來。

癌症每年在全球造成近 10 萬人死亡,其中中國和美國遭受的生命損失最多。 “這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症紀念中心 (MSK) 的駐中國和亞太地區醫師大使 Bob Li 博士說。

他建議加快對抗它的進展:美國和中國在臨床試驗方面加強合作,這將有助於更快地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臨床試驗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發展,特別是在過去十年國際臨床試驗已成為現實。 而這正是中國真正展示其貢獻的地方,”同時也是中國分析中心全球公共衛生高級研究員的李說。

例如,涉及中國的肺癌 EGFR 抑製劑藥丸試驗加速了它們在美國的治療應用,並幫助挽救了生命,李說,他強調了亞洲協會今年啟動的“治愈癌症”計劃,該計劃旨在廣泛推廣促進這一目標。

胰腺癌外科醫生和研究員 Selwyn Vickers 博士指出,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對試驗的參與對於抗癌來說“至關重要”,他於 XNUMX 月在 MSK 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如果不了解國際參與對於我們實現治愈癌症的目標至關重要,那將是短視的,”Vickers 說。 “MSK 斯隆的基本使命是能夠在這個領域引領世界。 可能最實用的方法是在臨床試驗中。” 參與者的多樣性對於試驗的有效性很重要,因為“代表世界癌症疾病範圍的廣泛多樣性,”維克斯說。 “然後顯然需要有功效。”

中國分析中心的研究員凱特洛根強調了美中合作實現環境目標的潛在好處。 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表示,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她說,中國擁有實現其目標的資源和承諾。 畢業於耶魯大學環境學院和米德爾伯里學院的洛根說:“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建設,並且正在大力投資於我們需要脫碳的所有這些不同技術。” “這真的不是金錢或技術的問題。 這確實是一個動機問題,也是政策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地方。”

私人參與者有空間通過公共與環境事務研究所等組織在中國推進他們的努力,該研究所是由中國環保主義者馬軍創立的北京非營利組織 洛根在那裡指導國際推廣和綠色供應鏈計劃。 洛根還是環境中國的聯合創始人和前製片人,這是一個關於解決中國環境挑戰的播客。

亞洲協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分析中心創始主席陸克文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政府共同決定為其提供發展空間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合作才能成為實質性的合作夥伴。 這位澳大利亞前總理和講普通話的中國問題專家在其 2021 年出版的著作《可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之間發生災難性衝突的危險》中探討了這一主題。

陸克文解釋說,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兩國需要圍繞可能升級為危機的關鍵問題確定紅線,並在其周圍設置護欄以減少意外發生戰爭的風險。 陸克文說,這將涵蓋台灣、南中國海、朝鮮半島以及網絡空間等地緣政治熱點,每一個都帶來“每天的風險”。

“第二,如果你這樣做,那麼你就可以進行我所說的非致命戰略競爭”,這將涵蓋外交政策、經濟、技術和意識形態領域,陸克文說。

然後,兩國領導人可以在關係中提供“政治和外交資本,以鼓勵中美在共同戰略利益領域的合作,我的意思是全球公共衛生,我的意思是全球氣候行動變化(和),我的意思是持續的全球金融穩定,”陸克文說。

“存在希望的合理理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這兩種文化、這兩種文明有共同點,”陸克文說。 雙方需要用“放大鏡”來審視雙方擁有的共同利益和希望追求的共同利益。 而且,儘管我聽起來不合時宜,但他們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

亞洲協會活動的其他活動發言人和小組成員包括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以及斯坦福中國經濟與製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學者吳國光;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China Strategies Group總裁克里斯·約翰遜; Evan Medeiros,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亞洲首席顧問,現任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學者;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常務董事羅里·丹尼爾斯(Rorry Daniels)。 與會嘉賓包括商界領袖 Joe Tsai 和 Ray Dalio。

查看相關文章:

經濟學家稱中國政策“緊身衣”可能在黨代會後結束

亞洲協會成立新的中國分析中心作為“智庫”

中國黨代會強調經濟增長放緩時的權衡取捨——奧巴馬亞洲政策高級顧問表示

美國頂級華裔團體抨擊特朗普關於他的前交通部長的“種族主義誹謗”

@rflannerychina

資料來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russellflannery/2022/10/08/two-areas-where-the-us-and-china-can-still-work-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