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BA.2 亞變體的傳播性、嚴重性、再感染

肥皂圖像 | 輕火箭 | 蓋蒂圖片社

omicron 的一種傳染性更強的亞變體,即 BA.2,正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並可能很快成為 Covid-19 的主導版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它現在是至少 18 個國家的首要變種,並且正在迅速傳播,佔全球已進行基因測序的所有新病例的 35%,高於一周前 21 個國家和病例的 2%。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在美國,BA.3.8 目前占基因測序新冠病例的 XNUMX%。

厭倦了大流行的公眾想知道兩件主要事情:BA.2 是否會導致 omicron 病例第二次激增,是否會讓更多的人因嚴重感染而住院?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表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然而,丹麥科學家本週證實,新的亞變體可以重新感染以前感染過 omicron 的人,儘管它似乎並不那麼常見。 他們還一致認為,它比 omicron 的原始版本 BA.1 更具傳染性,後者仍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但令人驚訝的是,它並沒有引發第二波 omicron 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過去一周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了 21%,除西太平洋地區外所有地區的病例數都在下降,而過去一周死亡人數下降了 8%。

世界衛生組織 Covid-19 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克霍夫 (Maria Van Kerkhove) 表示,全球衛生機構正在密切監測已檢測到 BA.2 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該亞變種尚未引起病例新的激增。

週二,Van Kerkhove 在世衛組織社交媒體平台上直播的問答環節中表示:“我們看到各國病例數有所下降,但 BA.2 病例數並未再次增加。”

以下是迄今為止關於該子變體的已知信息。

更具傳染性

丹麥研究人員發現,BA.2 的傳染性比 BA.30 高出約 1%。 丹麥是 BA.2 最早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之一,世界各地的公共衛生當局都在密切關注那裡的情況,以收集有關該亞變種對大流行的未來進程可能意味著什麼的見解。

丹麥公共衛生當局和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上個月的一項研究中寫道:“我們的結論是,Omicron BA.2 本質上比 BA.1 的傳播性更強。”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英國健康安全局在一月下旬發現,在英格蘭,BA.2 比 BA.1 有很大優勢。 “我們現在知道 BA.2 的增長率有所增加,這在英格蘭所有地區都可以看到,”該機構的首席醫療顧問蘇珊·霍普金斯博士說。

埃默里大學病毒學家梅胡爾·蘇塔爾 (Mehul Suthar) 表示:“如果所報導的情況屬實,即 BA.2 的傳播性稍強,那麼我強烈傾向於說 BA.2 可能會取代 BA.1 所在的位置。”

不過,Suthar 表示,這並不一定意味著 BA.2 會導致感染激增。 Suthar 說,BA.2 引發另一波浪潮的能力部分取決於它是否可以重新感染已經感染 omicron 並已康復的人。

可能再次感染,但似乎很少見

丹麥科學家週二證實,BA.2 亞變種可以重新感染先前感染過其 omicron 前身 BA.1 的人,儘管再次感染該病毒的風險似乎很低。

哥本哈根斯塔頓血清研究所分析了隨機抽取的 263 例再感染病例樣本。 研究顯示,感染 BA.2 後不到兩個月,就有 1 人感染了 BA.2。 BA.1 後再次感染 BA.20 的大多數人年齡小於 XNUMX 歲且未接種疫苗。

該研究的作者寫道:“鑑於研究期間 SARS-CoV-2 檢測呈陽性,再感染率似乎較低,但仍然強調需要持續評估疫苗誘導和/或自然免疫的持續時間。”

再次感染者症狀輕微,沒有人住院或死亡。 研究還發現,再次感染 BA.2 的人的病毒載量有所減少,這表明與第一次感染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

英國健康安全局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有 69 例患者在首次感染 Covid 後 2 天內再次感染 BA.90。 然而,在有足夠信息的 2 例病例中,沒有發現首次感染 BA.1 後再次感染 BA.51 的病例。 首次感染的時間和測序表明,他們最初的新冠病例是 Delta 變種。

這兩項研究都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而同行評審是學術出版的黃金標準。 由於疫情的緊迫性,科學家們一直在盡快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世界衛生組織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對普通人群再感染病例的早期研究數據表明,一次 BA.1 感染可提供強有力的保護,防止 BA.2 再次感染。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毒學家安德魯·佩科斯 (Andrew Pekosz) 表示:“從它的角度來看,BA.2 可能會遇到一種不幸的情況,即進入一個擁有大量針對它的預先存在的免疫力的人群,這可能是我們沒有看到它像 BA.1 omicron 那樣快速增長的部分原因。”

並沒有顯得更加嚴重

南非一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大型真實世界研究發現,BA.2 引起的疾病與 BA.1 omicron 類似,後者通常不會像 delta 變體那樣使人患病。 換句話說,BA.2一般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發現,BA.3.6 患者中有 2% 住院,而 BA.3.4 患者中這一比例為 1%。 因 BA.30 住院的患者中約 2% 病情嚴重,而因 BA.33 住院的患者為 1%。 這項研究基於從 95,000 月到 XNUMX 月對超過 XNUMX 名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的人進行的研究。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謝麗爾·科恩 (Cheryl Cohen) 在本月早些時候在 YouTube 上直播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就臨床嚴重程度而言,BA.2 的表現與 BA.1 非常相似,但與之前的變體(尤其是 Delta)相比,臨床嚴重程度有所降低。”

世衛組織官員一再表示,沒有跡象表明 BA.2 更為嚴重。 科恩表示,南非的數據令人放心,但她也警告不要根據結果對其他國家做出結論。

科恩說:“我們在推斷到其他地方時應該謹慎,特別是大部分免疫力來自疫苗接種的其他國家,而南非的大部分免疫力來自自然感染。” “自然感染可能比疫苗接種提供更強大的針對 BA.1 和 BA.2 的保護。”

至少一項研究發現,BA.2 刺突蛋白突變導致倉鼠肺部感染比 BA.1 更嚴重。 病毒利用刺突侵入細胞,疫苗則針對該蛋白質來阻止感染。 負責這項研究的日本科學家團隊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應該考慮將 BA.2 指定為單獨的受關注變體。

埃默里大學的病毒學家 Suthar 敦促在解釋日本研究結果時要小心,因為它沒有使用 BA.2 的真實版本。 他說,病毒單一成分的突變,例如刺突,並不一定決定病毒是否更嚴重。

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其中一位科學家表示,由於他們使用 BA.2 的工程版本來測試他們的理論,因此結果可能在現實世界中站不住腳。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 Takashi Irie 表示,該團隊提取了 BA.2 的刺突蛋白,將其替換並置於原始的武漢病毒上。 Irie 在給 CNBC 的電子郵件中承認,更多報告顯示,與 BA.2 相比,BA.1 的嚴重程度沒有增加。

“因此,我們的研究發現 BA.2 比 BA.1 的致病性更強,可能無法反映分離病毒的實際結果,”Irie 寫道。 然而,他表示,該研究的結果確實表明 BA.2 刺突上的突變能夠引起更嚴重的感染。

日本的另一項研究從一名從印度抵達日本的旅行者身上分離出 BA.2 病毒,發現該亞變種在小鼠和倉鼠中的嚴重程度與 BA.1 相似。 該研究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

世界衛生組織的 Covid 變體諮詢小組研究了南非和日本等國的研究,然後確定 BA.2 應繼續歸類為 omicron,而不是將其指定為單獨的受關注變體。 這表明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並不認為 BA.2 對全球健康的威脅比一般的 omicron 更大。

疫苗

最初的 omicron BA.1 菌株表現出逃避疫苗誘導的抗體的強大能力,在最近的激增期間導致了許多突破性感染。 根據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丹麥科學家發現 BA.2 比 BA.1 更能逃避疫苗保護。

然而,根據這項研究,接種疫苗的人獲得突破性感染後,不會像未接種疫苗的人那樣容易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接種疫苗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病毒載量較低。 換句話說,疫苗仍然有助於減少病毒的傳播。

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科學家發現,BA.2 比 BA.1 略多於兩劑輝瑞的抗體。 根據 1.4 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和抗體水平比 BA.2 低約 XNUMX 倍。

該研究的作者、哈佛大學病毒學和疫苗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 Dan Barouch 表示:“BA.2 與 BA.1 類似,可以逃避輝瑞疫苗中的抗體,可能稍微多一些,但不會顯著多一些。” 巴魯奇還幫助開發了強生公司的新冠疫苗。

Barouch 說,感染 BA.1 的接種疫苗的人也產生了針對 BA.2 的強大抗體。 “這表明,由於 BA.1 omicron 已經非常普遍,這些人可能對 BA.2 有很大程度的免疫力,”他說。

英國健康安全局在 24 月 1 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還發現,針對 BA.2 和 BA.69 的兩種疫苗劑量針對症狀性疾病的有效性下降到相似水平。 根據英國的研究,在第三次注射兩週後,加強注射可將針對 BA.1 的保護率提高至 74%,針對 BA.2 的保護率提高至 XNUMX%。

資料來源:https://www.cnbc.com/2022/02/25/covid-transmissibility-severity-reinfection-of-omicron-bapoint2-subvaria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