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的食品成本引發人們對中國如何養活自己的關注

(彭博)—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沉迷於尋找方法來確保其人民有足夠的食物,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從彭博社閱讀最多

由於人口占全球近五分之一,耕地有限,而且氣候變遷的挑戰日益嚴峻,習近平主席的政府敦促農民最大限度地提高收成,並勸告消費者盡量減少浪費。 它建立了巨大的庫存來應對短缺,並創造了新的種子來提高產量。

即便如此,中國仍購買國際貿易大豆總量的約60%,是最大的玉米和大麥進口國。 它最近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買家之一。 這使得全球農作物成本飆升以及潛在的世界糧食危機成為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當地價格表現方面。 以下是中國面臨的一些糧食安全挑戰:

大豆、食用油

中國本土的大豆消費量幾乎相當於美國的大豆總產量,而中國約85%的需求需要進口。 這些豆子被壓榨成食用油,用於烹飪和其他食品用途,並被製成飼料,用於餵養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生豬。 由於南美天氣乾燥和含油種子短缺,過去兩年全球大豆價格翻了一番。 除非美國今年獲得豐收,否則價格可能會更高。

中美商品數據分析主管黃吉姆表示:“大豆具有最大的通膨風險。” 他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原油和運費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貶值正在使情況惡化。

中國也是僅次於印度的最大棕櫚油進口國和葵花籽油的主要買家。 由於乾旱、勞動力短缺和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全球食用油價格已飆升至創紀錄水平。 最新的上漲是在最大出口國印尼禁止棕櫚油運輸之後發生的。

政府正大力推動大豆產量的提高,預計 19-2022 年產量將增加 23%。 但由於產出與消費相比如此之低,這不會對進口產生太大影響。

玉米

長期以來,中國在海外購買的玉米不多,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在補充庫存和養活迅速擴大的生豬存欄的需求的推動下,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購買激增(其中大部分來自其地緣政治對手美國)促使中國更加重視自給自足,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目標。

然而,與大豆不同的是,該國一直高度依賴外國供應,10-2020年玉米進口僅佔國內消費的21%左右,到6-2022年這一比例預計將縮減至23%左右,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

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大量玉米,去年,這個黑海國家供應了約30%的玉米,是中國的第二大供應國。 但這項貿易因俄羅斯入侵而受到抑制,也是明年進口預期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

小麥

由於戰爭、乾旱、洪水和熱浪等各種因素導致減產,世界小麥供應面臨威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80月全球小麥價格飆升至創紀錄水平,比一年前貴XNUMX%,導致全球糧食成本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與玉米一樣,該國對進口的依賴度較低,7-2021 年佔消費量的 22% 左右。 這仍然使其成為與印尼、埃及和土耳其一樣的世界最大買家之一。 人們一直對中國的生產感到擔憂,一位高級官員一度表示,繼去年創紀錄的洪水之後,中國可能面臨史上最糟糕的農作物狀況。 在社群媒體上瘋傳未成熟小麥被毀壞或砍伐的影片後,當局還在調查是否有非法毀壞農作物的情況。

下一步是什麼

中國已經建立了大量的小麥、大米和玉米庫存,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估計,中國持有的這些商品庫存至少佔全球一半甚至更多。 ING 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Iris Pang 表示,如果需要的話,政府將釋放庫存,以緩解食品通膨或短缺。 她補充說,化肥成本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可能會推高食品通膨,但「不會達到令人擔憂的情況」。

從長遠來看,北京呼籲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穩定生產,其中有兩個優先事項:新種子和保護耕地。 它正在尋求開發基因改造種子以提高產量,並希望停止將農田用於建築或改造成高爾夫球場。

來自彭博商業周刊的最多讀物

©2022 Bloomberg LP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yahoo.com/news/record-food-costs- throw-spotlight-00000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