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新工廠顯示傳統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革命中的困境

特斯拉等顛覆性電動車製造商的日子很輕鬆。 由於沒有遺留市場可供服務,他們可以全力以赴生產電動車,而不必擔心傳統汽車銷售被電動車取代可能會發生什麼。 但對於仍擁有大量內燃機汽車銷售的製造商來說,情況就不同了。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選擇如圖所示的路線 斯柯達在捷克共和國 Mladá Boleslav 的新工廠進行了改造。 他們真的別無選擇。

電動車佈道者傾向於批評建立在與內燃機版本共享平台上的電動車(儘管起亞和現代的汽車在這一類別中非常出色)。 這些設計可能會有一些妥協,但這並不一定會破壞交易。 可以生產出很好地滿足兩種傳動系統類型的設計。 電池版本需要在底盤底部留出空間來容納內燃版本不需要的電池。 但起亞/現代汽車感覺不那麼妥協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們是前輪驅動,這意味著電動引擎和內燃機位於前面的同一個位置。

即使採用純電動設計,也不代表這些汽車需要在與傳統汽車完全不同的工廠中製造。 電池組、引擎控制系統和線束將有所不同,它們的電動馬達通常位於替代位置(大眾汽車通常將電動馬達放在後部)。 但除此之外,電動車仍然是汽車,因此在製造過程中可以使用許多相同的技術。

斯柯達在 Mladá Boleslav 所做的就是將各種車型的製造完全整合到一條生產線上。 上週宣布的重大消息是,這將是德國以外第一家為大眾集團純電動車(例如 ID.3、ID.4、Audi Q4 e-tron)使用的 MEB 平台製造電池系統的工廠並於最近推出 銅杯出生。 電池和電池組是在其他地方製造並進口的,因此這是將它們建造成系統的過程,目前容量為55kWh、62kWh和82kWh。 這些將主要用於在附近的一座建築中建造斯柯達的 Enyaq iV 和 Coupe。

但這些並不是工廠生產的唯一車輛。 無論是Skoda Octavias、Superbs 還是全電動 Enyaq iV,Mladá Boleslav 的汽車生產線都是相同的。 我看到同樣的工人(通常是女性,這很高興看到)從傳統汽車工作轉向全電動 Enyaq iV 及其 Coupe 變體,具體取決於沿線他們的車站出現的情況。 事實上,員工可以在兩者之間動態切換,這使得斯柯達能夠根據需求(以及零件供應,大概)改變其產量。

這完全是對傳統製造商繼續製造內燃機汽車的嘲笑。 但他們面臨著一個困難的局面,需要在一個衰退的市場與另一個成長的市場之間取得平衡。 儘管電動車銷量呈爆炸式增長,尤其是在歐洲,但至少在十年後,它們不太可能完全佔領已開發國家的市場。 在發展中國家和美國,時間可能會更長。 在轉型階段,傳統製造商需要根據需求繼續生產非電動車。

問題是如何管理過渡,這就是為什麼擁有一條能夠在不同車型之間立即切換的靈活生產線至關重要。 姆拉達博萊斯拉夫的斯柯達策略很可能是常見的策略。 BMW已經有類似的計劃,與 i4 與 3 系列和 4 系列汽車一起製造,並且 iX 與 5 系列和 7 系列一起。 大眾汽車擁有足夠的工廠,可以專門生產電動車,例如茨維考工廠。 這裡是 ID.3、ID.4、ID.5、Audi Q4 e-tron 和 Cupra Born 的生產地。 但規模較小、銷量較低的品牌——即使它們屬於像斯柯達這樣的大集團——也需要更多地對沖自己的賭注。

顯然,向電動車的過渡將會造成一些傷亡。 特斯拉一路猛衝,而大眾汽車在赫伯特·迪斯的領導下似乎也相當成功地推出了電動車策略。 BMW憑藉 i3 取得了領先地位,後來失去了領先優勢,但現在憑藉 i4 和 iX 再次捲土重來。 現代和起亞已經發布了一些有前途的設計,Volvo/ Polestar 也是如此。 但其他製造商則進一步落後。 他們需要尋找盡可能順利地轉向電動車生產的方法,正如斯柯達顯然所做的那樣,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提高電動車產量的同時繼續從內燃動力系統中獲得收入。 否則,他們的未來可能不會很光明。

資料來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jamesmorris/2022/05/21/new-skoda-factory-shows-dilemma-of-traditional-carmakers-in-ev-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