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警告稱,進軍加密貨幣領域的東南亞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

頂級金融機構的分析師警告說,經過一年的加密貨幣熱情投資和接受,東南亞的銀行未來可能會遇到困難。

太陽從東方升起

2021 年是加密貨幣真正成為主流的一年,新興經濟體通過提高采用和投資而獲得了同樣的好處。 由於客戶需求不斷增長,該地區的銀行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其中包括新加坡星展銀行,該銀行推出了自己的數字交易平台。

同樣,泰國暹羅商業銀行收購了加密貨幣交易商 BitKu 51% 的股份,最近,菲律賓聯合銀行透露了提供加密貨幣交易和託管服務的計劃。

雖然此類企業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幫助這些銀行提高交易和託管費用,但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的一位分析師警告稱,隨著加密貨幣顛覆和監管反應的速度可能超出執行官員的處理能力,更大的風險正在潛伏。

關注度上升

惠譽分析師 Tamma Febrian 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強調了這一點,指出:

“即使更嚴格的監管有助於控制財務和運營風險,為潛在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和用戶提供更大的保證,變化也可能會提高合規成本或抑制現有/計劃的商業活動。”

她補充說,

“在銀行風險控制較弱的地方,加密貨幣參與可能會讓它們面臨更大的法律風險,例如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方面的風險。”

Febrian 表示,聲譽風險也是一個額外的擔憂,因為隨後出現問題的加密貨幣交易可能會削弱消費者對為其背書的銀行的信任。

相關性增加帶來風險

另一個可能的障礙可能來自採用率的提高,高盛分析師稱之為“一把雙刃劍”。 這是因為主流採用並沒有轉化為預期的價格上漲,而是推動加密貨幣與股票等宏觀資產的相關性越來越高。

最近,比特幣對美聯儲加息的脆弱性不斷增加,這一頂級代幣的估值在 19.1 月份下跌了 XNUMX%。 高盛策略師 Zach Pandl 和 Isabella Rosenberg 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

“雖然它可以提高估值,但也可能會提高與其他金融市場變量的相關性,從而降低持有該資產類別的多元化收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去也曾提出過類似的擔憂,並補充說,隨著投資者情緒的溢出,日益增強的相關性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內的傳染風險。

然而,儘管加密貨幣和 DeFi 交易仍在持續繁榮,主流銀行採用數字資產的做法已經開始令該地區的國家監管機構感到惱火。 最近,印度尼西亞金融服務管理局禁止金融公司提供或促進加密貨幣交易,理由是與資產類別相關的高風險和波動性。

 

資料來源:https://ambcrypto.com/south-east-asian-banks-venturing-into-crypto-face-heightened-risks-warns-f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