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新方案以幫助法院測試去匿名化的區塊鏈數據

來自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調查人員和法院可以用來確定比特幣 (BTC) 區塊鏈上去匿名化數據有效性的方法。

該團隊的預印本論文“區塊鏈去匿名化論證方案”為對涉及加密貨幣交易的犯罪進行、驗證和展示調查制定了藍圖。 雖然該論文側重於德國和美國的法律體系,但作者表示研究結果應該具有普遍適用性。 

與比特幣相關的犯罪調查圍繞著嫌疑犯的去匿名化展開,這一過程因區塊鏈的假名性質而變得更具挑戰性。 進行區塊鏈交易的用戶由錢包(唯一的軟件地址)而不是法定名稱來標識。

然而,區塊鏈本質上是透明的。 每當將數據添加到區塊鏈分類賬時,交易都會被記錄下來,並可供任何有權訪問區塊鏈的人查看。

試圖確定誰是特定錢包的幕後黑手的調查人員使用區塊鏈交易(區塊)中的信息作為數據點,這些數據點結合起來形成數字紙質踪跡。

據研究團隊介紹,目前這些調查的瓶頸不再是技術瓶頸; 這是一個法律問題。 

執法機構可以使用進行初步區塊鏈分析所需的工具,但這些早期數據點代表了間接證據。

該證據依賴於某些原始假設,這些假設只能通過將鏈上活動與鏈下活動聯繫起來來驗證,例如強制交易所披露涉嫌犯罪的用戶的身份或銀行賬戶信息。 根據論文:

“在法律實踐中,這些假設對於推斷犯罪者去匿名化的證據價值至關重要。 然而,尚未提出推導和討論這些分析結果可靠性的標準做法。”

如果進行得當,區塊鏈調查可以揭露犯罪者。 研究人員以華爾街市場案例為例。 在那裡,美國郵政服務調查人員通過連接執法人員通過監視操作證實的各種數據點,確定了非法暗網市場的運營商。

相關新聞: 德國警方從參與黑暗網站的嫌疑人手中沒收了六位數的加密貨幣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法律要求,此類調查可能會侵犯嫌疑人的權利。 檢察官(在德國和美國,根據該文件)必須在發出監視或逮捕等侵入性調查的逮捕令之前證明一定程度的有罪證據。

為了幫助調查人員和檢察官,同時確保法律對嫌疑人公平適用,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標準框架,其中包含五個論證方案,旨在確保在整個法律程序中進行適當的報告和解釋。

研究人員探索的兩種方案。 來源:《區塊鏈去匿名化論證方案》

上圖顯示了兩個方案,每個方案都使用一組定義的前提來構建特定的結論,然後提供一組關鍵問題來評估論證的強度。

研究人員斷言,“通過使用這些方案,分析師可以清楚地闡明所採用的啟發式方法、它們的個人優勢和潛在劣勢。 這增加了決策者對此類分析和法庭程序的理解,也簡化了專家證人日後驗證的文件。”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researchers-propose-new-scheme-to-help-courts-test-deanonymized-blockchain-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