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表明比特幣仍遠非日常支付的理想選擇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投資者,無論是來自傳統金融領域還是加密金融領域,都看待比特幣(BTC)作為類似「數位黃金」的長期價值儲存手段。 而且,雖然這可能是圍繞該資產的主流說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旗艦加密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使用一直在增加。

為此,近日,薩爾瓦多央行 發現 居住在國外的公民已向其朋友和家人匯款超過 50 萬美元。 薩爾瓦多中央儲備銀行行長 Douglas Rodríguez 宣布,光是今年前 52 個月,該國國家數位錢包服務 Chivo 就處理了價值 3.9 萬美元的 BTC 匯款,增幅為 118%,即 2021 億美元。與XNUMX 年同期相相比,價值有所增加。

比特幣作為支付媒介的地位一直在上升,閃電網路等第二層支付協議的採用顯著增加就證明了這一點。 到目前為止,BTC 交易量為 目前漲幅高達 400% 在過去十二個月裡。

因此,值得深入研究比特幣作為日常交易媒介的效用是否真正可行,尤其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因為與以太坊、Solana 或 Cardano 等其他網路相比,比特幣在關鍵領域仍然落後包括可擴展性和交易吞吐量。

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的實用性是否被高估了?

比特幣交易所和加密貨幣錢包開發人員 Bitcoin.com 金融服務主管 Corbin Fraser 表示,比特幣已經失去了作為點對點 (P2P) 現金的先發優勢。 這是因為,自2016年以來,比特幣社群已盡一切可能向用戶解釋,他們絕對不應該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或匯款相關目的。 他加了:

「匯款和 P2P 現金支付的用例已轉移到吞吐量更高、費用更低的其他區塊鏈。 比特幣將很難向其用戶和其他專注於這些用例的社區重新引入日常支付的概念,這些用例已經在各種其他旗幟下找到了家。”

Fraser 表示,當考慮到事情的難度方面時,例如普通加密用戶部署閃電網路等第 2 層解決方案來處理支付所涉及的麻煩,情況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過去兩年,低費用、高吞吐量連鎖店的競爭大幅加劇。 當人們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使用比特幣進行日常支付時,比特幣緊隨其後。」他補充道。

最近: 知識產權問題會影響 NFT 的採用嗎?

在技​​術說明上,他強調,比特幣每秒XNUMX 筆交易的吞吐量有限,這意味著當人們開始湧向區塊鏈進行日常交易時,其內存池將被填滿,導致費用市場擴大,定價越來越多的用戶並為打算使用它進行日常支付的用戶帶來負面體驗。 他說:

「即使出現從第 1 層 BTC 協定大規模遷移到第 2 層 BTC 協定的情況,系統也將因閃電網路的存款和提款而陷入困境。 也就是說,比特幣的核心開發人員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以進一步增強支付的實用性。 如果 BTC 社群能夠團結起來支持支付用例,就有可能達成共識。”

加密貨幣交易所Bit.com 的首席行銷長Toya 張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告訴Cointelegraph,儘管比特幣最初被設計為一種支付貨幣,但不同協議和穩定幣的發展使得它不太可能成為一種支付貨幣。即使實施了第 2 層解決方案,也可能很快就會被用作支付代幣。 她進一步解釋:

「從長遠來看,與確認時間或價格波動相關的限制不是問題。 比特幣無法發揮其作為匯款媒介的作用的原因很簡單,比特幣過於純粹的資產。 只有當所有以支付為中心的加密貨幣都失敗時,它才會完成其最初的使命,而這種可能性很可能已經消失。”

比特幣交易量似乎不穩定

加密貨幣交易所MEXC Global 的VIP 服務副總裁Andrew Weiner 告訴Cointelegraph,雖然BTC 從技術和理念上確實傾向於用於大額支付,但使用比特幣的第1 層區塊進行小額支付卻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開發者在比特幣的第二層網路上推動小額支付。 

對此,他指出,從 2018 年到 2021 年,比特幣的小額支付保持絕對持平,公共容量低於 5,000 美元。 然而,去年情況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從 10 年 80 月到 2021 年 2022 月,網路用戶數量從 XNUMX 萬增加到約 XNUMX 萬。對此,Weiner 強調: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二層網路(例如閃電網路)複雜性的降低以及設置節點和使用網路的基礎設施的逐漸成熟。 越來越多的錢包和支付處理器持續成長。 節點雲端託管和節點管理軟體公司支援BTC的閃電支付,使企業能夠更多地整合到這些產品和服務中。”

儘管如此,他也承認,比特幣成為日常支付手段取決於該資產是否滿足三個核心條件:其基礎設施是否足夠成熟,能夠實現低成本和便捷的使用;是否有足夠的使用量,可供大型企業、機構和國家政府使用。願意使用該資產,最後,它是否能夠提供足夠好的安全和隱私等級。

 菲律賓的一家當舖,是匯款和接收匯款的常見地點。

數位資產交易所 Bitrue 的研究分析師 Yohannes Christian 指出,儘管比特幣是當今最安全的網路之一,但其匯款能力在速度和費用方面卻是最糟糕的之一。 他指出,該資產每秒只能處理 5-7 筆交易(3,500 分鐘區塊內可處理 4,000 至 10 筆交易)。 此外,當交易數量達到頂峰時,克里斯蒂安指出,可能需要長達一個小時才能完成付款,並補充說:

「在費用方面,比特幣網路遵循供需法,每筆交易最低為 0.20 美元,50 年牛市最高峰時每筆交易最高為 2017 美元。 這種擁堵問題可能會給日常比特幣支付帶來系統性問題。”

而且,雖然第 2 層解決方案的開發可能有助於解決一些相關的可擴展性問題,但他認為網路仍然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準備好用於日常交易。 客觀來看,比特幣網路目前的區塊交易時間為 10 分鐘,區塊大小僅 1MB。 相比之下,它的接近替代品比特幣現金(BCH),區塊交易時間為2.5分鐘,區塊大小為32MB,比BTC快128倍。

比特幣的未來在於分層方法

Trust Machines(一個以比特幣為中心的應用程式和平台技術的生態系統)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Muneeb Ali 告訴Cointelegraph,一旦擁有了像比特幣一樣好的去中心化基礎,就很容易在上面建構額外的實用性和可擴展性,並補充道:

「這就是我們在其他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看到的情況,也是我們對比特幣的期望。 當談到全球匯款能力時,比特幣因其去中心化、長期耐用性、正常運行時間和可訪問性而呈現出最強的能力。 匯款可以是比特幣,也可以透過基於比特幣層的穩定幣進行。”

阿里表示,儘管比特幣已經發展了十年,但我們仍處於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的早期階段。 這是因為,鑑於基礎層非常簡單且缺乏高級編程功能,傳統上建立比特幣生態系統一直很困難。 

最近: 負擔但不是威脅:新的歐盟法律如何影響穩定幣

然而,現在有了閃電網路、Stacks 和 RSK 等各種比特幣層,開發人員可以相對輕鬆地建立更複雜的應用程式。 「開發者吸引力是主流用戶應用程式開發和使用增加的早期指標,我們從 2021 年左右開始就開始看到這一點,」他總結道。

因此,當我們進入數位金融去中心化的未來時,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越來越多的國家、機構和企業似乎願意使用比特幣作為結算貨幣。 然而,由於比特幣的日常價格走勢仍然存在很大的波動性,因此它的整體可用性範圍仍然有限,特別是作為支付媒介。 因此,看看數位資產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將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