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數位時代的黃金標準

可悲的是,金錢的本質是現代社會中最未經審視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在歷史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優於以前的新貨幣形式的出現,不同的貨幣體系經歷了興衰。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金錢,我們必須研究這個問題:“誰控制帳本?” 當我們探索貨幣的技術史及其各種形式(從非正式社會信貸到商品支持系統)時,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對貨幣分類帳的控制如何影響個人自由、經濟繁榮和人類繁榮。

在奧地利傳統中,卡爾·門格爾、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其他許多人都撰寫了大量關於貨幣功能的文章。 從本質上講,貨幣使間接交換成為促進交易的媒介。 在小社區,社會信用體係可以透過直接交換來充分調節資源。 然而,隨著這些社區的發展,透過貨幣進行間接交換變得至關重要。 擴大分工和專業化需要更複雜的經濟計算。 需求的日益複雜化使得遠方各方之間的間接交易成為必要。 最重要的是,直接交易依賴於交易對手之間的信任和熟悉度,而這種信任和熟悉度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減弱。 貨幣的出現是為了使不斷發展的社區能夠透過間接交換獲得經濟擴張的好處。 如果沒有健全的貨幣,生產力和專業化的提升就無法有效協調。 奧地利傳統認識到貨幣框架在不斷發展的經濟中的重要性。

當然,某些商品因其作為貨幣技術的最佳貨幣屬性而在市場經濟中被選為貨幣。 換句話說,最暢銷、邊際效用下降率最低的商品將被選來促進間接貿易。 稀缺性、耐用性、可移植性、可分割性、可替代性和可驗證性等主要貨幣屬性讓位給商品跨時間和空間的可銷售性。 海貝、珠子、白銀和黃金都是不同商品的例子,這些商品在歷史上因其各自在這些貨幣屬性中的優勢而被用作不同的交換媒介。

林恩·奧爾登(Lyn Alden)在她的新書《破碎的貨幣:為什麼我們的金融體系讓我們失敗以及我們如何讓它變得更好》中,透過她的貨幣分類理論重新審視了貨幣是什麼的問題。 她寫道:

「貨幣分類帳理論認為,大多數形式的交換都透過擁有可在時間和空間上持有和轉移的可銷售記帳單位來改進,而這種記帳單位意味著分類帳的存在,無論是字面意義上的還是在形式上。摘要。 這些貨幣單位和定義它們的賬本要么依靠人類管理者,要么依靠自然法則來維持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穩定性。”

透過這個鏡頭,我們可以更了解政府對我們的錢做了什麼? 實體黃金作為交換媒介的繁瑣性質最終導致了紙幣的採用,並最終導致法定貨幣不再由商品支持。 隨著經濟的成長和技術的發展,儲存、運輸和驗證用於交易的純黃金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 黃金的重量和被盜的風險使得儲存成本昂貴。 對於日常商業來說,透過化驗黃金來驗證純度是很困難的。 為大額交易運輸足夠的黃金是危險的。 紙幣為黃金提供了一種更輕、更便攜的替代品,更適合兌換。 然而,這仍取決於中央當局確保足夠的黃金儲備以維持可兌換性。 這限制了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擴張受到黃金供應的限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金可兌換性的限制讓各國政府和央行感到沮喪。 1971 年暫停可兌換,允許對貨幣供應和利率進行更大的控制,從而提供了更大的政策彈性。 但如果沒有大宗商品支持,法定貨幣就會面臨更大的通膨、惡性通膨和其他負外部性風險。 奧登繼續說:

「以黃金為後盾的銀行系統和各種面額紙幣的技術提高了黃金的有效分割性。 然後,除了交換紙張之外,人們最終還可以使用銀行及其帳本作為託管中介,透過電信線路將資金「發送」到世界其他地方。 這就是黃金標準——以黃金為紙幣和金融通信系統的支持。”

「對於以黃金為支撐的銀行系統,個人用戶可以控制的帳本的唯一部分是他們自己保管的貴金屬幣,為此,他們依靠自然屬性來維護資產的完整性。分類帳。 一旦他們將硬幣交給銀行系統,他們就開始依賴其他人的等級制度來控制他們的錢。”

在奧爾登的帳本理論的背景下,黃金的供應受到自然和自然法則的控制。 相較之下,法定貨幣則由人類行政部門控制,並且明確由國家控制。 這個解釋是對政府對我們的錢所做的事情的簡單回答。 國家已經脫離了自然法對貨幣分類帳的控制,並利用這種權力來促進其轉移性成長。 而且,它還把這種控制權作為其排他性壟斷特權之一來行使。 作為自由市場、個人財產權和自決權的倡導者,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比將金錢與國家分開更重要的了。 偉大的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主張貨幣非國有化,他有一句名言:

「我不相信,在我們把東西從政府手中奪走之前,我們再也不會有很多錢了,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用暴力手段把它從政府手中奪走,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透過一些手段。”狡猾的迂迴方式介紹一些他們無法阻止的東西”

在過去的15年裡,比特幣已經出現並繼續發展成哈耶克假設的一種可能的狡猾的迂迴方式。 最初,抽像地,比特幣被認為是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去中心化帳本系統利用加密數位簽章來強化完美數位稀缺的概念。 比特幣作為一種貨幣單位,代表了一種數位原生無記名商品資產,這是一個真正革命性的概念。 在奧爾登的貨幣帳本理論的背景下,她寫道:

「長期以來,黃金一直被用作防禦和儲蓄的一種形式,但在數位時代它並不是一種有用的交易貨幣。 比特幣網路提供了一種更新、更快的替代方案,沒有人可以免費創建比特幣,因此沒有人擁有鑄幣稅的權力”

比特幣縮小了交易和結算之間的速度差距。 自從 19 世紀下半葉洲際電信系統的發明和部署以來,交易就能夠以光速在全球範圍內流動,而稀缺的、自我託管的不記名資產貨幣(例如黃金)只能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以物質的速度進行傳輸和驗證。 這種速度差距為銀行和政府提供了巨大的套利機會,因為這使他們對快速長途支付擁有託管壟斷地位。 比特幣代表了第一個以光速解決稀缺價值的重要方式。

雖然政治可以影響我們在本地和暫時與金錢互動的方式,但科技會影響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和永久與金錢互動的方式。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某些類型的帳本會過時並消失,而新型帳本則會誕生並變得必要。 這就是為什麼新形式的貨幣往往在各地而不僅僅是在當地被採用。 隨著世界日益工業化,黃金戰勝了其他所有商品。 然後,隨著世界透過電信系統變得越來越緊密,法定貨幣在每個國家都取代了黃金。 現在,數位稀缺和數位結算作為新技術形式存在,新的貨幣時代再次開啟。”

如今,比特幣的用途主要是作為價值儲存資產。 對此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格雷欣定律,該定律指出,當兩種形式的貨幣具有相同的面值時,被認為價值較低的一種貨幣將更廣泛地流通,而價值較高的貨幣將被囤積起來。 這有助於解釋比特幣目前的角色——其供應有限和估值波動使其成為作為資產持有的“好錢”,而感知價值較低的法定貨幣仍然是常見的交易媒介。 然而,如果比特幣的採用率增加,其貨幣地位可能會改變。

結論:

研究貨幣歷史表明,貨幣的演變反映了技術的進步。 社會根據貨幣屬性的強度——跨時間和空間的可銷售性——選擇不同的貨幣媒介。 檢查誰控制著每個貨幣體系的帳本也提供了有用的見解。 自然法則支配著黃金等商品的分類。 然而,電信的出現使金融交易的發生速度比實體黃金的結算速度快得多。 這凸顯了在現代數位時代使用實體黃金作為貨幣的限制。 結果,社會採用了基於信用的紙質貨幣和數位貨幣,其帳本由人類管理而不是自然法控制。 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控制了這些帳本,透過操縱法定貨幣來擴大其權力,完全擺脫了黃金的束縛。 為了對抗國家權力不受控制的成長,我們必須回歸以可靠的價值儲存為基礎的穩健貨幣,並建立一個不能被國家操縱的帳本。 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使用實體黃金作為交換媒介已不再實用。 因此,必須發展一種創造性的、抗審查的貨幣替代方案,將貨幣控制權與國家分開。 在過去的 15 年裡,比特幣的全球分散式公共帳本已被證明是去中心化數位貨幣方面一項令人著迷的實驗。 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的帳本不受任何單一實體控制。 相反,它依賴自願運行比特幣軟體的個人網路來就協議達成共識。 這種去中心化的方法允許市場決定網路和貨幣單位的屬性。 最終,市場將決定比特幣是否最適合作為數位世界中人類的交換媒介。 我們應該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

“如果全球性的、數位化的、健全的、開放的、可編程的貨幣確實從零開始貨幣化,那會是什麼樣子?”

這是邁克爾·馬圖萊夫 (Michael Matulef) 的客座文章。 所表達的觀點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並不一定反映 BTC Inc 或比特幣雜誌的觀點。

資料來源:https://bitcoinmagazine.com/markets/bitcoin-the-gold-standard-for-a-digita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