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可能迫使人們重新考慮華盛頓轉向亞洲的五個原因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美國的軍事和外交計算大大復雜化,但這似乎並沒有改變華盛頓官方認為中國是更大威脅的信念。

五角大樓分發的一份描述拜登政府國防戰略的情況說明書將美國威懾侵略的方法描述為“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然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

這種對未來危險的排名可能無法在拜登時代存活下來,因為弗拉基米爾·普京在東歐發動的侵略比北京在東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更加緊迫。 普京將烏克蘭的入侵描述為另一種世界秩序的出現——美國無法主導的世界秩序。

他也很少錯過提醒世界俄羅斯擁有能夠在幾個小時內消滅西方的核武庫的機會。 這種言論遠遠超出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公開場合發表的任何言論。

談話是廉價的,但有更實質性的理由懷疑華盛頓轉向亞洲的政策需要重新評估。 這裡有五個。

地理。 中國和俄羅斯有著相似的帝國建設歷史,可以追溯到許多世紀,但決定其安全目標的地理環境卻不同。 歐洲的俄羅斯佔據了廣闊的平原,從烏拉爾山脈一直延伸到北海。 向西擴張的地形障礙很少(見地圖)。

另一方面,中國四面八方被主要的地理障礙所包圍——山脈、沙漠,當然還有太平洋。 台灣在華盛頓的印太戰略中如此龐大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小島國是北京軍隊在這十年中唯一可能尋求佔領的地方。

俄羅斯並非如此:在缺乏可靠的西方防禦的情況下,其軍隊可能會佔領從摩爾多瓦到芬蘭的任意數量的鄰國。 普京的言辭讓人相信,烏克蘭可能只是帝國建設新時代的開始。

領導者。 習近平和弗拉基米爾·普京都是不願放棄權力的老獨裁者。 呼籲民眾對過去被認為是由外國勢力犯下的錯誤的不滿是他們努力保持各自國家領導人地位的一種工具。

然而,習主席提升北京全球地位的方法是基於一個多方面的計劃,該計劃並不主要關注軍事力量。 普京近年來的做法一直集中在使用武力收復失地。

伊山·塔魯爾 寫入 在《華盛頓郵報》中,普京的新帝國主義思維建立在“一種超越任何地緣政治要求的神話命運敘事,它使俄羅斯與西方發生衝突。”

習主席對中國的昭昭天命無疑有他自己的構想,但不是要奪取台灣以外的領土。 與將自己比作征服者彼得大帝的普京不同,習近平不打算將自己與使中國規模翻倍的清朝皇帝相提並論。 他的計劃的成功並不取決於公開征服鄰國。

威脅的性質。 普京對權力軍事方面的關注部分源於他所掌握的其他工具的弱點。 俄羅斯的採掘經濟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出口,在先進技術方面與西方沒有競爭力。

在與西方的任何常規戰爭中,由於缺乏先進的武器和經濟資源,俄羅斯將很快被擊敗。 因此,普京頻繁提及莫斯科的核武庫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反映了即使在軍事領域,只要西方對手保持統一,他的國家也無法與西方對手匹敵。

北京的故事不同。 自2001年首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其製造能力已超過美國、日本和西歐的總和。 自主技術能力穩步提升,部分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如果中國僅僅停留在過去二十年建立的經濟方向上,即使沒有一流的軍隊,它也將成為全球主導力量。 這不是俄羅斯的選擇。 它跟上步伐的努力已經步履蹣跚,因此只剩下軍隊來追求普京恢復偉大的夢想。

威脅的強度。 儘管中國正在迅速建立自己的力量,但它在台灣以外構成的軍事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設性的。 就俄羅斯而言,軍事威脅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可能會持續幾代人。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和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都 警告 在上週,烏克蘭戰爭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也許是幾年。 即使敵對行動停止,俄羅斯軍隊仍將駐紮在六個北約國家的邊界上。

因此,無論普京最近的侵略運動如何發展,歐洲的戰爭危險都不會消失。 當前衝突的激烈程度讓莫斯科的舉動不容忽視,而中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威脅則更加模糊。

即使北京目前的軍事擴張繼續進行,中國帶來的主要挑戰仍將是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挑戰。 任何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都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經常領先於美國將新的創新商業化,並且其大學 STEM 學生的畢業人數是其八倍。

威脅的可追踪性。 就中國確實構成地區性軍事威脅而言,解決方案相對容易設想。 例如,在台灣永久部署一個美國陸軍裝甲旅可能足以阻止從過去被稱為“大陸”的入侵。

解決方案是歐洲更具挑戰性,因為將日本等國家與中國隔離開來的遙遠距離和地理障礙在歐洲並不存在。 甚至在美國設法動員起來之前,莫斯科對幾個鄰國的閃電襲擊就可能成功。 任何西方的反應都必須考慮到該地區存在超過一千種俄羅斯戰術核武器。

因此,俄羅斯在東歐構成的危險將越來越多地主導華盛頓的戰略考慮。 擁有更多選擇和更微妙領導的中國將能夠繼續在東方崛起,而不會激起普京引起的那種擔憂。

因此,五角大樓對亞洲的重心可能會被淡化,即使華盛頓的言論表明並非如此。

資料來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lorenthompson/2022/06/21/five-reasons-the-ukraine-war-could-force-a-rethink-of-washingtons-pivot-to-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