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投資者北上,亞洲正在醞釀一場大輪換

(彭博社)——隨著對中國逐步重新開放以及芯片行業觸底反彈的押注加劇,北亞股市的初現復甦被吹捧為潛在牛市的開始。

從彭博社閱讀最多

高盛集團的策略師預計明年亞洲股市的主導地位將從東南亞和印度轉移到中國和韓國等市場,而法國興業銀行表示,台灣的科技股市場也處於拐點。 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 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在香港、韓國和台灣上市的股票今年大部分時間都表現不佳,因為它們嚴重依賴中國經濟,而中國經濟受到嚴格的 Covid 控制和房地產危機的抑制。 與此同時,受內需驅動的印尼和印度南部市場表現出韌性。 在北京採取一系列積極的政策舉措後,局勢本月發生了逆轉。

“我們擔心的是,隨著投資者重新轉向北亞,東南亞在過去幾週開始表現不佳,”里昂證券首席股票策略師亞歷山大·雷德曼 (Alexander Redman) 表示。 “作為防禦性的、面向國內的大宗商品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是安然度過股市風暴的合乎邏輯的避難所,”他說,並補充說,“隨著投資者重新參與北亞的一些深度價值週期性敞口,市場將不那麼受歡迎。”

由於中國敦促更有針對性的 Covid 限制措施並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支持,香港的主要股票指標在 20 月上漲了約 XNUMX%,輕鬆超過亞洲其他地區和全球主要同行。

外資本月已向台灣股市注入 5.8 億美元資金,有望創下六個月來的首次資金流入,也是 15 年來的最大資金流入。 韓國股票的淨買入量將連續第二個月超過 2 億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亞市場——曾經是投資者最喜歡的通脹對沖工具——在 2023 月持平,並有望自 XNUMX 月以來首次出現月度流量轉負。 投資者對印度的估值也更加謹慎,該國的基準指數最近創下歷史新高,高盛預計該市場在 XNUMX 年的表現相對不佳。

以 Desh Peramunetilleke 為首的 Jefferies 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任何積極的催化劑,例如中國可能重新開放和政策支持、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緩和或科技週期觸底,都可能推動北亞市場的大幅重估”。 該券商增持香港、中國大陸、韓國和台灣,對印度尼西亞保持中立,並減持印度。

閱讀:北亞股市的複蘇可能會損害印度的吸引力:法國巴黎銀行

芯片,中國

韓國和台灣的看漲理由也建立在它們的芯片主導地位之上,因為這些市場是三星電子公司和台積電等行業巨頭的大本營。它們還將中國作為最大的貿易夥伴。

SocGen 和 Lombard Odier Private Bank 本月與摩根士丹利一起表示,投資者應該小心翼翼地回到亞洲的半導體股票。

“股價通常會在半導體週期觸底前兩到三個季度觸底,”以 Alain Bokobza 為首的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上週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可能就在這一點上。”

由於 M&G Investments 和 Eastspring Investments 以及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 (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 等資產管理公司紛紛買入,香港的中國股市有望創下 2006 年以來的最佳月度表現。

在內地,外國資金通過與香港的貿易往來,搶購了價值約 49 億元人民幣(6.8 億美元)的股票。

風險依然存在

這並不是說北亞的上坡路會一帆風順。

由於嚴重依賴出口,這些市場容易受到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的影響,而且往往處於涉及美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中心。 此外,中國的病毒病例躍升至創紀錄水平,也削弱了積極的市場勢頭。

威廉布萊爾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維維安林瑟斯頓說:“考慮的地緣政治方面一直存在擔憂。” 即使行業周期正在轉變,“如果全球經濟正在放緩,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評估週期和論點,”她補充道。

儘管如此,由於北方經濟體的盈利預測已經大幅下滑,市場可能有更大的上行潛力。 中國、韓國和台灣的股票基準今年迄今仍下跌超過 15%,而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的股票基準則分別上漲約 7%。

對於中國觀察家來說,XNUMX 月初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以及緊隨其後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會提供有用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師 Jonathan Garner 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如果我們用火車離開車站來比喻,領先的火車頭是韓國,而且它已經開出車站了。” “現在台灣發動機也出站了。 然後我們更多地到達火車的中間,那就是中國。”

——在 John Cheng 的幫助下。

來自彭博商業周刊的最多讀物

©2022 Bloomberg LP

來源:https://finance.yahoo.com/news/great-rotation-brewing-asia-investors-01000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