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治理? 完整的初學者指南

區塊鏈網絡,特別是公共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網路存在,需要保持拜占庭容錯以保持真實性。 這不僅本身很困難,而且需要新穎的分散式治理形式,以實現整個網路的長期永續性,平衡人類直覺和演算法治理。

區塊鏈的治理是該領域最有趣和最複雜的主題之一。 哪些區塊鏈網路可以適應,以及它們如何調整,對於塑造產業的未來格局至關重要。

快速判決: 本文探討了區塊鏈治理的複雜格局,將傳統的中心化模型與新穎的去中心化方法進行對比,使用鏈下共識和實驗性直接鏈上投票來實現靈活性和可持續性,但其最終有效性仍不確定。


快覽

類別資訊
目前的治理結構治理歷來集中於政府、科技公司和媒體機構。 這種集中化會導致審查制度和錯誤訊息等問題。 區塊鏈具有實現更加去中心化治理的潛力。
區塊鏈治理—類型兩種主要類型:鏈下(更中心化,類似於傳統結構)和鏈上(直接投票機制,更具實驗性)
鏈下治理目前由比特幣和以太坊使用。 為用戶提供了一定的靈活性,但仍然相當集中。 依靠核心開發者、礦工、企業達成共識。
鏈上治理為用戶提供更多投票權的新方法。 透過 DFINITY、Tezos、Decred 等協議實現。 對直接民主「暴民統治」模式可持續性的擔憂。 仍然是非常實驗性的。
未來展望尚不清楚哪些治理模式將長期有效。 可能是鏈下和鏈上的混合體。 隨著治理結構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發展,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目前的治理結構

除了區塊鏈之外,值得評估當今主要機構和互聯網內治理的運作方式,以幫助去中心化治理提供一些背景。

從歷史上看,治理一直是而且很可能繼續是一個兩極化的話題。 聯邦政府、中央科技公司、主流媒體和其他有影響力的機構所享有的權力一直處於新聞和辯論的最前沿。

政府的權威和權力模式通常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並且往往與文化變革並行發展。

亞馬遜、谷歌、蘋果和 Facebook 等強大科技公司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很難判斷它們的主導地位是否有先例,特別是考慮到它們的主導地位是在互聯網這一全新的通信媒介上。

檢查
在線審查問題與分散內容分發的承諾

人們對螢幕的日益沉迷進一步賦予媒體組織向公眾傳播訊息的類似權力。

在這些機構中,他們的共同治理原則是什麼?它們如何應用於區塊鏈網路?

結合後面的區塊鏈治理部分,我們可以將現有機構的治理大致分為四大類:

  1. 共識
  2. 激勵
  3. 資訊
  4. 治理結構

雖然治理更加微妙——特別是考慮到社會/經濟因素——但透過上述類別分析治理很適合區塊鏈。

共識

共識 傳統治理中通常採取層級集權的形式。 美國是代議制民主國家,由代表更大選民利益的民選代表組成。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公司以集中的階級制度運作,具有自上而下的權力結構。 這些模型中的共識是透過精緻的個人群體達成一致,而不是直接民主,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儘管美國國會之間達成共識往往令人沮喪地難以達成,但它可以有效地緩解在沒有代議制民主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衝突。

激勵

激勵 在政府中扮演更微妙的角色,在科技公司等機構中扮演顯著的角色。 政府民主國家的激勵機制是博弈論機制,促進代表之間的合作和叛逃,其中合作的出現次數多於叛逃的次數,否則政府就會崩潰。

儘管有缺陷,但從長遠來看,代議制民主中緩慢磨合相互衝突的激勵措施往往是必要的。 相較之下,大型科技公司等機構主要受利潤驅動。

不要讓誤導性的廣告和行銷活動說服您。 Facebook 的數據醜聞是利用用戶達到此類目的的典型例子。

資訊

資訊 很難將其置於上下文中,特別是考慮到假新聞的出現和美國政治不斷升級的兩極化。 在代議制民主的背景下,資訊對於選民正確了解議題至關重要,對於代表充分了解選民的關切並做出適當回應也至關重要。

如今,錯誤訊息是一個合法的問題,在龐大的網路上瀏覽真實訊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 與共識適當相關,並具有獨特的組成部分,與傳統機構相比,區塊鏈在區塊鏈中更加靈活。 政府結構是明確定義的並且極難改變。

此外,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的公司結構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利潤機器,因此改變動態並不是真正必要的。

這就是治理變得有趣的地方。 當治理結構可以基於上述組件更流暢地適應作為透明和去中心化網路存在的區塊鏈時,會發生什麼?


區塊鏈治理

在前端,重要的是要區分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有許多移動部件,並且除了比特幣之外沒有真正可證明的可持續治理機制, 僅有十年歷史.

區塊鏈中的治理可以大致分為兩個主要類別:

  1. 鏈下治理
  2. 鏈上治理

鏈下治理

鏈下治理更類似於傳統的治理結構。 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成熟的加密貨幣透過核心開發人員、礦工、用戶和作為社區一部分的商業實體之間的權力平衡(半平衡?)來使用這種治理模型。

迄今為止,比特幣的可持續性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它認識到緩慢進化的必要性,即逐步實施改進。

這主要得益於其 BIP 提案系統、核心開發人員採取的保守變革方法以及多方對閃電網路等解決方案的貢獻,以促進進一步採用和主流用戶的加入。

以太坊指南
什麼是以太坊? 這個分散運算平台的初學者指南

然而,鏈下治理相對中心化,排除了許多缺乏技術知識或財務實力來充分影響網路決策的主流使用者。 對許多人來說,這似乎是必要的,因為直接民主對永續性有一些明顯的危險。

儘管集中化,區塊鏈的使用者仍被授予傳統治理模式所沒有的彈性。 硬分叉使對網路治理不滿意的用戶能夠透過拆分原始開源協定來創建自己的系統。 與拆分政府或公司結構相比,這樣做的成本大大降低。

硬分叉似乎是治理選擇自由的絕佳解決方案; 然而,它們增加了 社交攻擊面 比特幣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應該盡量減少區塊鏈的風險以應對這種風險。

共識 鏈下系統的實現通常是由社區領導者實現的。 例如,比特幣的鏈下共識(任何監管機構都不批准 交易共識)是由比特大陸等大型挖礦玩家、核心開發者和商業實體相互互動並達成協議。

再次以比特幣為例,鏈下治理 獎勵 參與實體之間是不同的,並且可能會導致問題,SegWit2X 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礦工想要費用,開發人員想要受控的變革實施以及提高網路成功率,而企業想要最有利於其利潤的一切。

雖然激勵措施錯位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比特幣現金硬分叉,但到目前為止這還沒有為比特幣帶來重大問題。

資訊 比特幣和其他公共區塊鏈是一個獨特的命題。 比特幣固有的透明度和去信任、去中心化的性質提供了對政府或大公司無法提供的平台機制的深入了解。

這種透明度非常有用,但一旦網路效應鞏固了根深蒂固的地位,也可能推動不同各方的兩極化激勵措施。 區塊鏈中的資訊並不完美,但它比傳統的治理模式要好得多,並且能夠 重新定義網路上資訊的傳播.

鏈下 治理結構 雖然不像媒體或科技巨頭等主要機構那樣集中化,但仍保留了值得注意的集中化程度。 然而,比特幣的 BIP 提議機制以及技術嫻熟的開發人員為其發展做出有意義貢獻的能力使其與傳統機構的等級結構區分開來。

事實證明,不斷發展的鏈下治理系統需要時間,而且通常是許多個人行動的結果,這些行動促成了更廣泛的趨勢,而從宏觀角度來看,這種趨勢實際上是不可能分析的。 鏈下治理解決方案應該繼續適應區塊鏈空間,並可能帶來一些新穎的治理形式。

鏈上治理

鏈上治理是區塊鏈治理的最新迭代,並帶來了一些令人著迷且兩極化的概念。 到目前為止,許多鏈上治理的實施要么剛剛啟動,要么尚未啟動。

區塊鏈的鏈上治理解決方案主要透過針對特定網路優化的鏈上投票機制來實現某種形式的直接民主。

引導鏈上治理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是一般治理的歷史先例。 治理模式顯然需要 時間來發展。 特別是考慮到管理分層治理本身就具有挑戰性,將治理外推到去中心化使用者的新技術就完全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EOS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實施治理協議並期望它能夠立即發揮作用是多麼困難。

以目前的速度和資訊獲取速度,鏈上治理的發展和鞏固可能會加速,但有效的鏈上治理模式如果真的能證明其長期有效性,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

EOS指南

閱讀:什麼是 EOS?

共識 鏈上治理模型通常是透過協議直接投票來實現的。 這種類型的共識更代表了直接民主,並對每個區塊鏈進行了一些輕微的優化。

這是一種全新的治理共識形式,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評估它是否成功或能夠成功的實際用例。 投票結果透過演算法進行管理,其自動執行直接內建於協議中。

激勵 鏈上治理模式與鏈下形式明顯不同,其設計是將權力從礦工和開發者轉移到使用者。 雖然這看起來更公平,但其在充分引導平台朝正確方向發展方面的有效性仍然存在揮之不去的問題。

使用者之間的激勵衝突自然會出現,並且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具備所需的技術知識或協議中的利益(利益攸關)來準確代表平台的最佳利益。

資訊 鏈上治理系統中的資訊與鏈下治理系統中的資訊類似,因為區塊鏈的透明度並未被消除。 然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投票和開發提案在鏈上透明地進行,每個人都可以看到。

雖然比特幣的BIP 提案改善了這一點,但對以太坊在鏈下治理中的集中化的擔憂(參見最近減少區塊獎勵的決定)表明,許多具有鏈下治理的公共區塊鏈仍然缺乏一定程度的透明度。

透過鏈上治理,有關減少區塊獎勵的資訊將由利害關係人或完全透明的鏈上/鏈下混合機制提出並投票。

治理結構 鏈上系統與傳統機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直接民主方式,這是當代機構或政府所不採用的。 鏈上治理結構與鏈下治理的不同之處在於,鏈上治理結構將治理轉移到鏈上而不是透過鏈下管道。

透過去中心化投票系統達成共識,使平台能夠適應並變得比大多數傳統治理模式更加靈活。 從歷史上看,去中心化治理只在社區等小群體中運作良好。

將治理過渡到由匿名用戶(有時是完全匿名)組成的大型去中心化網路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考慮到這一點,透過觀察一些正在實現鏈上治理協議的平台,最容易理解鏈上治理的模型。


尊嚴

DFINITY 被稱為“互聯網電腦”,實際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雲端電腦。 它基於閾值中繼的共識很有趣,這完全是另一個主題,所以讓我們專注於它的治理。

DFINITY 採用「區塊鏈神經系統」(BLS),這是一種演算法治理機制,用於保護用戶免受攻擊並動態優化鏈上治理和安全性。 DFINITY 主要基於與駭客攻擊(如 DAO)相關的問題,駭客能夠帶著被盜資金潛逃 鏈重寫 如果惡化的一方獲得必要數量的同儕的支持以撤銷交易。

這很有趣,有幾個原因。 首先,透過多數票重寫鏈有效地消除了區塊鏈的不變性。 雖然 DAO 攻擊產生了基於“代碼就是法律DFINITY 的模型略有不同,因為對於區塊鏈(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是以太坊)的重寫,決策是在鏈上而不是鏈下做出的。

在許多人看來,這對於減少合法駭客攻擊非常有用,但總體而言,這對 DFINITY 中大多數人的權力提出了一些嚴重擔憂。 例如,如果網路出現兩極化,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人類的典型傾向),並且一方擁有 2% 的多數,而另一方擁有 55% 的多數,那麼 45% 的多數最終將擁有多少權力超過其他55%?

DFINITY 透過法定人數投票的鏈上重寫機制很有趣,但從經驗上看,它是一種直接民主形式,稱為“暴民統治” 其可持續性尚未得到證實,因為它甚至還沒有推出。

然而,投票參與通常很少,從長遠來看,這改變了多數規則的影響。 同樣,DFINITY 尚未啟動,因此無法分析結果如何。


Tezos

Tezos 是一個“自我修正的帳本”,它使鏈上治理正式化。 與 DFINITY 類似,Tezos 的方法允許其權益證明模型的參與用戶對所有事情進行投票,包括 鏈重寫。 這提出了與 DFINITY 類似的問題,但沒有像 BLS 中那樣做出決策的演算法和專門的「神經元」。

特所思 KYC

閱讀:Tezos 是什麼?

Tezos 使用權益證明模型,因此投票根據用戶權益進行加權。 許多普通用戶沒有足夠的財力來透過基於權益的投票對決策產生實質影響,因此這種模式趨向於中心化以及與直接民主的多數統治困境相關的類似問題。

然而,Tezos 允許委託民主。 使用者可以將投票權委託給其他人,類似於治理中更具代表性的民主。 如果用戶積極參與投票委託,那麼變革可能會面臨更強烈的阻力,這從長遠來看可能對平台有用。


Decred

Decred 實施了一個更複雜的鏈上治理模型,該模型基於在利害關係人和礦工之間分配權力。 Decred 具有混合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共識機制。 重要的是,它使用類似於達世幣的網路自籌資金模式為其開發提供資金。

Decred 審查

閱讀:Decred 是什麼?

Decred 社群將這些資金作為 DAO 進行去中心化,並可以提交改進提案並透過票證投票流程對資助特定開發進行投票。 使用者可以透過收到的「」鎖定資金並參與3種治理機制有效票證”,包括 2 個鏈下和 1 個鏈上。

透過隨機選票,用戶可以對鏈上議程進行投票,投票決定共識規則、投票批准 PoW 礦工工作,以及 禮節 提案投票。

Politeia 投票並不直接發生在鏈上,而是以特定方式交織到區塊鏈中,並涉及對修改 Decred 憲法的投票。

與 Tezos 和 DFINITY 類似,Decred 「修改」區塊鏈的能力引起了人們對不變性和參與協議的大多數選民權力的擔憂。 然而,它的混合模型可能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平衡鏈上直接投票的權力,這可能會導致問題。

圍繞多數人修改區塊鏈的權力的擔憂有兩個明顯的區別。 首先,修改區塊鏈消除了其不變性,這是其應用程式的強大組成部分。

其次,修改區塊鏈的能力與比特幣所採取的緩慢、保守和漸進的改進方法背道而馳。

雖然比特幣的模式可能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它是迄今為止加密貨幣領域可持續治理的最佳範例。 修改協議可能會被證明是有效的,但緩和其發生可能是對其負面後果的有力對沖,例如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偏離最初的原則。


鏈上治理的未來

鏈上治理具有一些決定性的影響,並已成為加密貨幣領域一個高度兩極化的話題。 Fred Ehrsam 在 Medium 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鏈上治理機制及其未來潛力的富有洞察力的文章。 相反,Vlad Zamfir 對 Ehrsam 的貼文做出了回應,表達了他對鏈上治理進展的一些嚴重擔憂。

這兩種立場都指出了與區塊鏈治理相關的複雜性,以及我們最終可能會看到多少種不同的去中心化治理迭代。

Haseeb Qureshi 也對區塊鏈治理進行了出色的分析,並詳細闡述了為什麼它們不應該採用傳統的民主模式作為治理結構。 此外,Vitalik Buterin 對區塊鏈治理也有一些深刻的見解。

去中心化系統在短期內很難管理以正常運作。 透過嘗試自舉治理模型來增加長期可持續性,會增加一層複雜性,從而掩蓋了對區塊鏈未來治理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任何現實預測。

無論鏈上、鏈下或兩種治理模式的結合最終會佔上風,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揭曉。 到那時,科技和不斷發展的治理結構肯定會出現一些突破性的啟示,以適應去中心化網路的新範式。

資料來源:https://blockonomi.com/blockchain-governance/